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法学院召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讲大会
发布者:党办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1日 11:11     点击数: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法学院于11月10日下午,在东荣大厦B313教室组织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吕欣副院长张俊峰副书记分别就高校教师十项准则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讲解读。

吕欣副院长首先就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行宣读,并阐释《十项准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自律,成为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业务能力精湛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张俊峰副书记接下来带领全院教职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应从以下几点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理解把握党的民族政策。一是从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来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二是从“五个认同”重要思想来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理解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路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四是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看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现实基础。

    张俊峰副书记还就党的宗教政策基本内容进行了宣讲。他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并强调深刻理解并掌握党的宗教政策需要注意深入把握我国宗教基本情况及宗教工作领域新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信教人数增加宗教信徒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宗教格局逐步被打破宗教活动方式日趋多样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次宣讲会为学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标准和方向,同时,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意犹未尽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