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大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中亚地区5个国家10余所著名高校、国内10余所法学院校(系)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代表,国家和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蔡立东教授及法学院曹险峰教授出席会议。
蔡立东教授在发言中指出,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对法治领域,特别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他强调法学学科需要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涉外人才的培养环节中强化涉外与科技的实践结合。蔡立东教授表示,此次大会搭建了法治文明交流对话的新平台、创新了区域法学教育合作的新机制、构筑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法治合作拥有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



会议达成多项合作成果,“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成立,“中国—中亚人工智能智理枢纽”启动,并发布13个主旨报告,举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研讨会、中国—中亚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与国际仲裁研讨会,促进了法治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与能力融合,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我校加入“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为法学学科与国内和中亚地区法学院校开展对话交流搭建了平台,提升区域法学教育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人才储备贡献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