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下午,吉林大学法学院“金种子计划”读书分享会“探索社会科学的深度与广度”在法学楼A733教室成功举办。法学院“金种子”参与此次活动。会上大家对推荐书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展开充分讨论,讨论热切、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刘书晗同学介绍了《街头的研究者——法律与社会科学笔记》,这本书被称为学术论文恐惧症患者的镇定剂。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和解释一些较为晦涩和专业的法学术语。书中穿插着较多的社会现象,并从社会现象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入知识并分享了作者自身的感悟,为我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社会一般人的视角。
尹晓晴同学介绍了《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虽然成文时间较早,但内容较为超前,也是刑法研究的一本经典著作。以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为例,我国97年刑法才正式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但该原则在贝卡利亚的推动下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在一些国家有所体现。我们在读这本书时不能以现代的视角去阅读,而应当以历史的视角,去发现贝卡利亚对刑法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蔡储彬同学介绍了《法学方法论》。这本书的内容对法科学生的研究均具有指导意义,讨论了研究立场的选择、概念的分析、类型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体系化的逻辑。兼顾宏观与微观角度剖析了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以及论文写作具有启发性作用。
陆奕铭同学推荐的书籍是《国家、无政府和乌托邦》。这本书讨论了为什么国家不能陷入无政府状态的问题。本书认为最好的政府应当是守夜人式的、最小的政府,而理想的社会应当能够实现所有人的愿景。虽然这本书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但在阅读这类大部头的书籍时锻炼的思辨能力,是无论是从事学术工作还是成为律师走向实务都非常重要的。此外,陆奕铭同学还特别推荐了法理学的经典著作《法律的概念》。
王思宇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如何解答法律题》。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德国一位学者向学生传授的解答法学题目的方法。很多时候学生们对知识点有着相当程度的掌握,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却无法准确、全面地表达出自己所想。书中不仅介绍了行文的规范性表达,而且传授了一种严谨的法律推理逻辑,即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逻辑。
程奕翔同学介绍了《存在与虚无》。这本书并不是讨论“存在是什么”之类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探讨了各种各样的存在。以焦虑为例,焦虑本质上是一种意识,而意识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意识之所以存在,恰恰只是因为它自己存在。如果意识失去支撑,意识的存在就会完全消灭。相反,如果听任意识的存在,焦虑就是不可避免的。而支撑这种焦虑的意识,是关于现在乃至未来与过去之间的虚无,即认为现在或未来的自己并非过去所预想的那个自己。
在本次读书分享会中,周萌同学谈到自己在阅读中愈加发现法理学、经典著作对于法学研究的重要性。无论在哪一个法学领域,法理学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理论之后,再研究具体法律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在法学研究中,应当突破学科壁垒,在纵向深入的过程中横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本次读书分享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成员们一个思想碰撞的机会,激起了大家的阅读兴趣。经历这次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对阅读的见解和体验都得到了加深,更加明白了阅读在个人进步中的重要意义。随着读书分享会的结束,大家感到收获丰富,在交流与分享中增强了自己的学识广度和理论深度。
文:冯晔康 林景楠
图:程奕翔 尹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