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晚7时,吉林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在法学楼A428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阅读文本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近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和《刑事诉讼立法的结构性难题——兼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陈瑞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指导读书会。读书会由吉林大学法学院杨波教授主持,魏敏、李旭两位博士,吴越、潘柳霖、丁宇恒三位硕士同学以及贾志强、孙锐两位老师分别报告了他们对于两篇文章的阅读心得和思考。吉林大学法学院闵春雷教授、谢登科教授、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喆副教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郝艳军副庭长等参加了读书会。我院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诉讼法学读书小组同学以及部分实务部门同志共同参与学习。
读书会开始,杨波教授对两篇阅读文本进行了简要介绍,《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陈瑞华老师对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理论关切,《刑事诉讼立法的结构性难题——兼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反映了陈瑞华老师对刑事诉讼立法结构性难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刻剖析。

在读书汇报环节,2023级博士研究生魏敏就《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一文分享学习收获。结合“刑事被告人对质权保障”问题,魏敏认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缺乏完整的权利保障体系,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完善应遵循以下思路:在《刑事诉讼法》层面直接规定对质权,区分对质权和辩护权的概念,强化对权利的补偿与救济。

2023级博士研究生李旭就《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一文分享学习收获。以涉外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保障为切入点,李旭认为,在涉外刑事诉讼中,需要关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与尊重国家主权等多重价值追求的平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主观性权利保障、国家客观义务保障等多维度,讨论了涉外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问题。

2023级硕士研究生吴越通过学习《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一文,引申思考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问题。吴越围绕涉案财物的实体性处置措施是否要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以及涉案财物的相关事实认定是否属于对物之诉的诉讼客体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2022级硕士研究生潘柳霖就《刑事诉讼立法的结构性难题——兼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一文分享学习体会。她重点关注了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刑事诉讼构造的改革问题”,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潘柳霖认为,应摆脱侦查管辖对审判管辖的影响,检察机关应加强对侦查管辖的监督,应健全案件移送机制。

2023级硕士研究生丁宇恒围绕《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刑事诉讼立法的结构性难题——兼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这两篇文章,提出了自己对程序性制裁和量刑补偿这两种权利救济方式的观点。丁宇恒认为,针对程序性制裁,倘若我国需要针对审前阶段公权力滥用行为建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可能涉及到对刑事诉讼纵向诉讼构造的改变。量刑补偿存在内在的不正当性,可能造成对公共利益的减损。

贾志强教授就《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一文分享了阅读体会。他认为,这篇文章回归了对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应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核心议题,其体现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价值,并为诸多具体规则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逻辑起点。此外,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也具有方法论意义,能为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具体条文提供解释学的工具抓手。

孙锐老师针对《刑事诉讼立法的结构性难题——兼论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一文中“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完善问题”部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孙锐老师认为,由于程序性制裁机制存在部分局限性,为防止其恣意启动,应为该机制划定适用范围。另外,程序性制裁作为一种制裁方式,涉及到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细化问题,此应是在程序性制裁机制探讨中予以持续关注的理论问题。

刑事诉讼法专业师生报告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结合自己写作两篇论文的体会,作指导发言。陈瑞华教授首先谈及了两篇文章的写作初衷。其一,回答刑事诉讼法学科法解释学不发达的原因。刑事诉讼法学科与国家重大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密切相关,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对法解释学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其二,解答诸如“刑事被告人权利逻辑结构”等基本的理论问题。其三,通过两篇文章的写作,提醒刑事诉讼法立法者及研究者,切忌进行功利主义的立法和研究。随后,陈瑞华教授提出了通过两篇文章希望解决的问题。其一,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被告人的主体地位需要被激活,并且需要保证被告人权利结构的完整性。其二,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例,在对一项制度改革进行讨论时,需要有理论自觉,实现与理论对话。最后,陈瑞华就怎么做学问奉献了他的研究心得:他指出要从经验事实出发,研究真问题,有问题意识,学会理论提炼。

在读书会最后阶段,陈瑞华教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与实务界同仁就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践难题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闵春雷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认为,陈瑞华教授坚持深耕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为学科学术品质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同学们和广大研究者能够重视对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的探索和挖掘。

陈瑞华教授向参加读书会的部分同学赠予了《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刑事辩护的理念》等个人专著,大家向陈瑞华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