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办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开幕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7日 13:54     点击数:

科研 发表于: 2016-05-07 13:54  点击:2592

    2016年5月7日上午八时30分,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吉林大学东荣会议中心报告厅正式召开。本次会议由吉林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外交部条法司、国家海洋局等长期活跃于国际法一线的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学者与学生,以及各行业实务工作者共300余人参会。

会员代表大会

    会议首先进行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主持。李鸣副会长首先回顾了国际法学会的成立渊源与历史,并表示,中国国际法学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成立30年间已带领全国国际法工作者进行了学术研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法的发展已经紧密地与历史联系在一起,中国国际法学者因而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随后,李鸣副会长主持进行了两项表决工作,分别为章程修改与会务费用征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过后,本次学术年会的开幕式正式开始。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年会开幕式,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全国人大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院士,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参加了开幕式。

李元元校长致辞

    首先,吉林大学李元元校长致辞。李元元校长热情欢迎有关领导、各位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老师、同学,来到美丽的吉大园,参加由国际法学会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

    李元元校长向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介绍了吉林大学的概况和发展。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专业教师近6700人,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在校学生近7万余人。2015年,吉林大学在美国发布的ESI排名中位居346位,9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化学和材料科学前千分之一。力争将吉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李元元校长表达了对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国际法学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吉林大学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流大学项目建设中将包括国际法学在内的法学学科作为高峰学科来建设。目前除法学院,公共外交学院,东北亚研究院也在进行国际法研究。吉林大学的国际法学科学科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关注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倡导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研讨国际法话语。吉林大学在国际法理论、国际人权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人道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面,吉林大学国际法学可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涉外法律培养人才基地的建设,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李元元校长代表吉林大学对参加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吉林大学国际法学科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指导,相信本次中国国际法学术年会将会为推进中国和世界国际法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致辞的最后,李元元校长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参会人员在长春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李鸣常务副会长回应李元元校长的致辞说,吉林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是最早的中国国际法教育和研究重镇,在国际法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吉林大学的高树异教授是最早的中国国际法学权威教授之一,现在吉林大学也有何志鹏教授这样优秀的年轻学者。

李适时会长讲话

    继而,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同志讲话。李适时同志说,本次学术年会是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年度盛会,是深度沟通的重要平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当展现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优秀成果。我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对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全校师生表示衷心感谢。

    李适时会长说,本次年会主题为“国际法的运用与发展: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从国际法发展的背景上看,当今世界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我们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要求。在全球层面,对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加速调整演变。在国际政治上,大国博弈加剧,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趋势也相当明显。总体上看,需要全球合作解决的挑战增多,全球治理也因而势在必行。在若干领域,国际法规则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例如,在中国对外关系层面,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均有所增长。在经贸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在区域经贸法制化建设当中的重要努力。在安全领域,中国周边领海、领土争端不断,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均遭到挑战。在人权问题上同样如此。

    李适时会长认为,总体来讲,法律战、舆论战均已成为外交的重要手段,这因而对我国国际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贡献者和建设者,中国当前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创造公平正义的未来。开放发展的理念已经写进了我国十三五规划。我国国内经济已经实现了平稳增长,且已探索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对外发展中,我国也已主动承担了一系列国际义务,主动履行了大国责任,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尤为如此。在历史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亚非法学研讨会的召开等,均为推动国际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渠道。而今,如何更好的实现对外战略,更好的实现国家目标,是每一个国际法学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南海法律战当中,一些国家趁机挑动南海事端,这是中国这些年来在国际法问题上面临的少有的挑战。我们要敢于担当,应当、而且可以有所作为。近期有不少同仁就南海仲裁案发声,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本次会议当中,同样衷心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对此发表真知灼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加强国际法的基础研究。中国的大国定位越来越清晰,大国的竞争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之争。参与规则的制定是中国大国形象的体现,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国际法的本质、价值等基础问题,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互动规律。提出并努力让世界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我们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国际法实践的总结,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就南海问题而言,在坚持突出我国对历史性权利的法律依据的同时,还要对菲方观点进行总结与驳斥。理论越深厚,提出的观点越有力。这因而需要国际法一众同仁的共同努力。

    李适时会长主张,在加强国际法基础研究的同时,国际法应用研究同样不能松懈,并应积极促进其与外交的紧密结合。所谓应用研究,首先应当避免止步于被动回应,应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向前看、长远看,拿出对国家战略真正有用的学术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应当积极进行实证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政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第三,当法学研究跨入大数据时代,应当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国际法研究的实用性。最后,我们还应注重前瞻性研究,着重加强战略分析、开展中长期的研究,既未雨绸缪,又随时管用。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一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能形成整体优势,二是未能做到研以致用。这与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要求不相符。对于以上问题,不论是外交部、高等院校还是国际法学会,均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对于国际法学人而言,更是应当改变思路,为国家所用,为实践所用。以南海问题为例,首先应当整合理论,从中国视角展示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防止对我国不利的西方观点成为主流观点。同时,可以通过委托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者为南海问题提供专业的支持。推动有条件的大学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研究,支持中国学者参加研讨会,让中国学者主动发声。在方式上,应当尽量贴近国际思维和国际视角,例如通过推特等推出中国对南海的主张。

    本次表决通过了对章程的修改,有利于学会适应新形式、新要求。参加年会的国际法青年学者、学生人数增多,投稿质量也有所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凝心聚力,群策群力,就能使学会成为沟通理论和实践、连接世界和国内的桥梁。现在是中国国际法事业面临大挑战的时代,需要各位同仁拥有历史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中国的国际法研究定能实现突破。最后,祝圆满成功,祝愿大家一切顺利!

徐宏司长 主题发言

2015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颁奖仪式

    大会开幕式的第三项内容是颁发航天科工奖。为推动国际法的繁荣和发展,鼓励国际法研究,为“走出去”、“一带一路”提供法律服务,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支持下,中国国际法学会设立了航天科工奖,该奖项设立了优秀著作奖和优秀论文奖。现在已经是第7届,在2016年4月召开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中,从4部专著和25篇论文中评选出结果,结果已经在网站上公示。

获奖名单:

一、2015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获奖著作:

 1.《国际法与国际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张乃根,复旦大学教授。

 2.《国际难民法》,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刘国福,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二、2015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获奖论文:

 1.“多边主义或去多边主义?”,《中国国际法年刊》(2014),法律出版社,2015年,孔庆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仲裁:定位、表现与问题---兼谈对南海仲裁案的启示”,《国际法研究》,2015年,刘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3.“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与人权条约”,《中国国际法年刊》(2014),法律出版社,2015年,龚刃韧,北京大学教授。

 4. “GATT一般例外条款适用的价值导向与司法逻辑”,《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马乐,华东政法大学讲师。

 

    李适时会长为获得优秀著作奖获得者颁发了奖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法律办公室的王耀国主任为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奖状。

 

    在开幕式之前,李元元校长会见了李适时会长,对于吉林大学的发展、吉林大学法学学科的基础和未来进行了交谈。吉林大学校办主任巩英春同志、法学院院长蔡立东教授、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何志鹏教授在座。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