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吉林大学培训网

徐岱

发布日期:2018-12-10 点击次数:


徐岱 女,生于196710月,吉林扶余人。

1992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7月——20008月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任编辑、副编审,20009月至今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副教授,200412月任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2007-2009年在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任副检察长。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当代法学》副主编。

 

 

社会兼职: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任理事;

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理事;

吉林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吉林省法学会犯罪预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吉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中国刑法学、刑法史、比较刑法学

 

国际交流: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

20087月赴西班牙参加世界犯罪学大会;

20098月赴土耳其参加国际刑法学大会;

201012月赴泰国参加当代刑法国际论坛;

20125月赴台湾地区参加两岸刑事法学术交流论坛;

补充国际交流信息

20184月赴中国台湾参加第九届两岸刑事法制学术研讨会。

 

联系方式:0431-85167179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130012

电子邮件:xudai1021@126.com

 

 

 

承担课题:

1.当代中国反腐败的法治生态,20185月;

2.推动吉林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对策研究,201711月;

3.论我国““一云购”模式的异化和制度完善,20176月;

4.中国本土化刑法立场的选择与展开,20175月;

5.纪委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机制研究,20169月;

6.被害方诉求与死刑司法控制研究,201511月;

7.死刑案件中法院应对媒体与被害方问题研究,201511月;

8.“四个全面”视域下石油企业犯罪预防,20158月;

9.刑事法律诊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20149月;

10.刑事法律诊所的理论与实践,20138月;

11.死刑的严格控制与限制适用,20112月;

12.有组织犯罪对策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黑除恶过程中辩护律师的法律伦理问题研究,201011月;

13.刑事诊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103月。

 

获奖情况:

1.《刑法解释学的独立品格》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刑法立法解释论》获吉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单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实现的困境及出路》获中国法学会“马克昌杯”全国优秀刑法论文(2006-2011)一等奖;

4.获吉林省法学会第二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5.获吉林省法学会“2016年度全省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主要著作:

 

专著:

1.《刑法解释学基础理论建构》,法律出版社,20104月版。

2.《中国刑法近代化论纲》,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3月版。

编著:

1.《刑法新立罪的理论与实务》(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4月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逐条释义》(撰稿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6月版;

 

主要论文:

 

1.《论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基于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关系的反省》,《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2.《论俄罗斯刑法的犯罪本质之争及中国反思》,《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

3.《聂树斌案件的延展反思》,《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4.《论被害方诉求与死刑的司法控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5.《规范目的视角下合同诈骗罪定罪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6期;

6.《美国死刑走向废除的障碍及启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6期;

7.《知识产权犯罪刑事立法的域外经验与我国的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8.《美国死刑适用的最新现状及走向》,《当代法学》,2014年第2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学理论体系》,《当代法学》,2013年第2期;

10.《死刑司法控制的地方性实践与方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1.《刑事辩护律师之法律伦理思考——涉黑案件中的正义、道德、尊严之辩》,《当代法学》,2012年第1期;

12.《犯罪本质下的三大关系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9期;

13.《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实现的困境及出路》,《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

14.《论犯罪分层理论的立法走向——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北方法学》,2010年第9期;

15.《刑事政策下的寻衅滋事罪立法及其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为视角》,《当代法学》,2010年第11期;

16.《刑法解释学的独立品格》,《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7.《犯罪所得之物之刑法解释与适用——以商业贿赂犯罪为视角》,《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期;

18.《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完善》,《当代法学》,2009年第3期;

19.《犯罪本质与实质性违法性的判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2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权的行使》,《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1.《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价值及中国引入的模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2.《论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的困境及其出路》,《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

23.《商业贿赂犯罪范畴的源流及立法定位》,《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24.《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态势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25.《打击恐怖犯罪的中国刑法应对》,《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6.《刑法谦抑理念下的刑事和解法律规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9期;

27.《论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现状及其出路》,《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9期;

28.《《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我国反腐败法律举措的完善》,《当代法学》,2006年第11期;

29.《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30.《偷渡犯罪问题新透视》,《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31.《人性化考量下的台湾地区司法改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7期;

32.《被害人承诺之刑法评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33.《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当代法学》,2004年第1期;

34.《期待可能性的机能:扩张或紧缩》,《中国刑法学精粹》(文集),2004年第1期;

35.《刑法的立法解释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36.《行贿罪之立法评判》,《反腐败方略研究》(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7月版

37.《洗钱罪论要》,《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38.《清末改制与中国刑法近代化》,《刑法论丛》,200210月版;

39.《期待可能的机能:扩张或紧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40.《行贿罪之立法评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41.《中国刑名与中国刑罚体系近代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2.《罪刑法定与中国刑法近代化》,《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

43.《世纪之交刑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1期;(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3期转摘)

44.《罪刑法定与中国古代刑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年第3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0年第3期全文复印)

 

上一条任喜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