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法苑动态 > 正文
法苑动态
法苑动态
学海启航丨每月法律论坛:农地“三权分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发布者:学办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8日 12:03     点击数:

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既孕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也沉淀对土地的敬畏与智慧。新时代,党立足这一根脉,探索出中国特色农地分立制度;随着城镇化、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构建,以制度创新回应现代农业课题,让古老农耕智慧焕发新生。在此背景下,法学院于202594日举办第171期本科生“每月法律论坛”。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吉林大学法学院管洪彦教授莅临指导,围绕农地“三权分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展论坛。本次法律论坛小组分别从演变论、功能论、结构论、实践论多个角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进行论述。

周炜宏团队从演变论角度,以从农地“两权分立”到“三权分置”为主题展开汇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深入阐述,全面把握“两权分立”到“三权分置”从保障生存到促进经济的递进关系。团队从现实故事初探土地承包经营权,介绍了两权分立的历史沿革、制度困境,接着介绍了三权分置立法沿革、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的例子生动论述未来改革走向,最后总结了三权分置未来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

小组成员:周炜宏(汇报人)、章召长微、吴莉娟、刘钰竹、金思妍、魏良帅

李舒羽团队从功能论角度,以农地三权分置的价值功能为主题展开汇报。团队引用案例、数据、学者观点,说理翔实、逻辑严密,一方面详细解读理论内涵,另一方面论述农地改革实践情况。首先介绍三权分置的背景,进而清晰介绍了三权分置的概念,阐述了土地三权分置的价值功能,并通过生动案例说明三权分置促进乡村振兴。最后阐明三权分置的战略意义,总结了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挑战,强调其核心价值。

小组成员:罗睿(汇报人)、边思羽、李舒羽、孙嗣琦、李敏艳、王睿、王鸿宇

武佳怡团队从结构论角度,聚焦农地三权分置的民事权利构造问题,清晰翔实地阐明了其中的权利结构关系,明确地指出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派生而非分割,并进一步对土地承包权的身份属性和财产属性作了阐释,同时对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争议也作出了探讨与分析,最后对三权分置的法学本质作出了凝炼概括。管洪彦老师指出,结构论是法学生关注农地三权分置问题的核心。

小组成员:武佳怡(汇报人)、郑婷予、矫越、胡邈夕、兰琦佳、马彦熙

吴琼峰团队从实践论角度,指出了我国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来源于广大农民的实践,是一种对现行政策推行的法律化确认,选取了典型案例对实践格局进行讨论,说明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三权分置道路,展现了农地三权分置在实践中的多元样态,之后提及了三权分置存在的实践问题,并提出了“放活经营权,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解决路径。

小组成员:吴琼峰(汇报人)、吉克阿支莫、刘天杭、程贝、徐宁远、阿依夏提·巴吾尔、岳新雨

管洪彦老师高度认可“演变论——功能论——结构论——实践论”的命题展开模式,认为其全景式地阐述农地三权分置的背景,法理以及实践。管洪彦老师指出,三权分置核心在于“权”,精髓在于“分”,土地制度是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而三权分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命题,随即以物权法学视角深入浅出地对四个角度进行讲评与总结,说明了三权分置所带来的农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变革,并对农地三权分置的未来演变作出了展望。

古人云,“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深刻点明农业对于国家的根基意义。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业“三权分置”正将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实效——既守住保障农民权益的“底线”,又踩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节拍”。展望未来,随着制度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落地,它必将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吸引力、农村成美丽家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制度根基。更深层来看,“三权分置”的实践探索,早已超越单一的农地制度改革范畴——它既是对“三农”问题的精准回应,更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以制度护民生、以法治促发展”的生动注脚。将“三农”保障嵌入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法治动能,更能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最坚实、也最温暖的底色。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马旭参加本次论坛。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