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厦门大学徐崇利教授、魏磊杰副教授做客我院当代法学名家讲座
发布者:科研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10:33     点击数:

2024年11月19日,吉林大学法学院第411期当代法学名家讲座“时代变局中的国际法”在吉林大学法学楼A625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崇利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魏磊杰副教授主讲,清华大学法学院车丕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立余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与谈,吉林大学法学院魏晓旭老师主持。

主持人魏晓旭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两位老师分享智慧,鼓励同学们就学习中的问题向与出席讲座的各位老师请教。

徐崇利教授的讲授以“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与国际经济法的衰变”为主题。

徐崇利教授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是一个客观情况,但仍需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交叉的角度分析现实背后的原理,分析为何这一现象会导致国际经济法的衰变。徐崇利教授从路易斯·亨金在冷战期间的名言为引入,分析了共存国际法、共同体国际法与合作国际法的政治脆弱性,并指出国际经济法是典型的合作国际法。随后,徐崇利教授分析了“高度政治”给国际经济法造成压力的个案情形与系统情形,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权力的“东升西降”出发,阐释了美国对华经贸关系的政治化,分析了国家生存和安全与国际合作无法克服的障碍。进而,徐崇利教授分析了政治化加剧与国际经济法的裂变,指出政治化加剧会导致国际经济法的衰败。最后,徐崇利教授作出结论,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与国际经济法衰变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逻辑取代经济逻辑,这意味着一个国际经济法“黄金时代”的逝去。

魏磊杰副教授作“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构成与实践”主题分享,从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基本构成、中国国际法具体实践的样态、中国国际法实践与观念之间的张力及成因四方面展开讲授。首先,魏磊杰副教授分析指出,中国国际法观整体上呈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支撑、内在接力的二元叠加样态。其次,在实践维度,魏磊杰副教授认为,国际秩序具有多维架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法治观在不同秩序中的凸显程度具有差异。进而,魏磊杰副教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国际法实践与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此基础之上,魏磊杰副教授从两个维度进行了成因分析:其一,侧重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法实践领域呈现强弱不均样态;其二,侧重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实践领域中具有制约观念有效转化的因素。最后,魏磊杰副教授指出,期待国际法学术共同体通过共同努力提升中国国际法综合能力。

在交流与谈环节,在场同学就高政治领域与低政治领域的分界等问题向两位老师请教。

何志鹏教授对整场讲座作出三点总结:第一,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两位老师精分、细致的思维模式中得到启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概念之间的联结、契合,还要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考虑概念之间的差异;第二,期待各位同学学习两位老师精耕基本理论、密切关注时代前沿的学术品质;第三,中国此刻面临着一些压力与挑战,同学们应当认识到这些压力产生的前提是中国正在发展。

本场讲座是吉林大学法学院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促进校际交流的重要举措。本场讲座中,与会老师不仅深刻阐释了国际法理论,同时也对实践前沿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国际法律实践中的挑战。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