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在职教师 > 诉讼法学教研部 > 正文
诉讼法学教研部
孙锐
发布者:人才办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08:27     点击数:

孙锐

女,1988年生,满族,吉林长春人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通讯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法学院(130012)

电子邮件:sunrui0225@jlu.edu.cn

开设课程:

本科生必修课:刑事诉讼法学

研究生必修课:刑事诉讼法专题、刑事证据法专题等

校内外兼职:

吉林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 秘书长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听证员

主要经历:

2025年9月—至今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219月—20259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2017年7月—2021年3月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

2014年8月—2017年6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 诉讼法学博士

2011年8月—2014年6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 诉讼法学硕士

2007年8月—2011年6月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学士

论文:

1.《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的运用机理及规范路径》,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2. 《从“预设之辨”到“差异实现”:论定罪证明标准的认知过程》,载《法学》2024年第4期,同时被《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 《事实认定视阈下证据资格规则的体系性重塑》,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2期。

4.《刑事证据制度转型:由证据概念、证据属性到证据资格》,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实体维度解读》,载《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6.《论刑事证据的同一性审查》,载《当代法学》2020年第4期。

7.《刑事证据排除规则之体系梳理——以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区分为进路》,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8.《实物证据庭审质证规则研究——以美国鉴真规则的借鉴为视角》,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9.《量刑证据研究》,载《首都法学论坛》第13辑,2016年9月出版。

10.《刑事证据能力反思》,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1.《量刑证明的困境与出路》,载《学术交流》2015年第8期,第二作者。同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5期摘录。

承担课题:

1.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刑事证明‘过程论’研究”,2022-2026年,主持人,20万元,在研。

2.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语境下鉴真规则运用研究”,2019年-2021年,主持人,8万元,结项

3.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鉴真规则之理论解读及运用研究”,主持人,2万元,结项。

4.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参与人,80万元,在研。

5.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理论研究”,参与人,35万元,结项

 

上一篇:张兴美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